近日,广东省岭南中药材品种保护—人才培养专项研讨会—广佛手、巴戟天产业发展研讨会在肇庆举办,来自省内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的专家学者们为广东省中医药产业发展献计献策,探讨道地南药在肇庆可持续健康发展之路。
广东省中药材种植行业协会会长、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潘超美指出,广佛手是广东省道地药材之一,具有生长快、果形大、品质好、产量高等特点,但是仍存在种植生产规范化程度较低、种源退化,缺乏专业技术支持,以及产销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她建议加强广佛手资源保护和良种选育,制定广佛手药材生产的技术规范,完善市场流通体系及制定相应优惠和扶持政策,推动广佛手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中山大学药学院副教授徐新军就巴戟天寡糖和多糖的提取工艺、指纹图谱及制备与结构分析进行了《巴戟天寡糖和多糖的制备及质量评价研究》专题报告。在他看来,多糖是巴戟天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且含量高,功能多,安全性好,如能进入新资源食品原料目录将极大扩大巴戟天的应用。因为食品、化妆品相比药品,其面向的受众更宽,用量明显增大。
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教授陈康针对巴戟天和佛手的采收、加工、商品规格及饮片炮制工艺等内容进行了讲解。他认为,巴戟天入药时,古今均要求去心,其目的是去除质量低下的非药用部位,现代研究已佐证了“去心”合理性和必要性。另外,巴戟天干燥后不易去心,容易造成破损,影响质量,同时重复工序增加成本,可考虑趁鲜去心并推进巴戟天饮片一体化生产。
肇庆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邵玲指出,巴戟天种植存在栽培品种单一等问题,建议建立多维度的种质资源评价体系,在道地产区建立种质资源圃,开展优良品种选育,同时根据林地经营和巴戟天生物学特性的要求,合理搭配不同生态位林木草本药用植物品种,发展绿色生态立体种植模式,突出生态化、仿野化、特色化、品牌化和产业化,推动肇庆巴戟天产业可持续发展。
研讨会期间,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教授黎同明围绕巴戟天和广佛手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临床配伍及应用作专题报告。广州汇标检测技术中心总监陈林明对巴戟天无机元素的检测目的、检测方法和数据分析进行深入探讨。肇庆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刘文华对佛手的水取物(多糖)和醇提物(黄酮)的提取工艺路线、药理数据结果进行分析解读。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教授张伟丽对巴戟天种质资源的分子标记技术进展、目的和意义进行细致介绍。华南农业大学茂名现代农业研究院副教授赵汴开展《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化建设》专题报告。广东医科大学博士邓少东介绍了巴戟天糖类、环烯醚萜类、蒽醌类等化学成分的含量、药理作用。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博士徐世强分享了巴戟天基因组特征解析、主要活性成分生物合成途径等研究内容。韩山师范学院食品工程与生物科技学院教授郑玉忠针对潮州老香黄的本草考证、古法和现代工艺流程、安全性研究以及产品开发作专题报告。
据了解,本次研讨会由广东省中医药局指导,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岭南中药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肇庆学院、东莞广州中医药大学研究院主办,广东省中药材种植行业协会及相关机构共同协办,旨在进一步贯彻落实《广东省岭南中药材保护条例》,加强岭南中药材保护,规范利用岭南中药材资源,培养中药材保护人才,促进中医药产业持续健康发展。